登池上楼

谢灵运南北朝

潜虬媚幽姿,飞鸿响远音。

薄霄愧云浮,栖川怍渊沉。

进德智所拙,退耕力不任。

徇禄反穷海,卧疴对空林。

衾枕昧节候,褰开暂窥临。

倾耳聆波澜,举目眺岖嵚。

初景革绪风,新阳改故阴。

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

祁祁伤豳歌,萋萋感楚吟。

索居易永久,离群难处心。

持操岂独古,无闷征在今。

译文

潜居江湖间病魔将我缠绕,卧病高楼上春景暖融轻照。

空林传来猿猴凄切的哀鸣,深潭游动着鱼儿欢快嬉闹。

暮色苍茫使我内心满忧愁,离群独居更令我悲绪纷扰。

我想要停官隐退却难如愿,因有俸禄在身又不便辞掉。

在进退两难中倍感心疲惫,真想告病辞官去把农耕操。

拉开窗帘见池塘芳草萋萋,凭靠栏杆望园柳枝条袅袅。

春天的生机让我惊心感叹,季节的变迁使我容颜易老。

可我既不能像仙人游山玩水,又未若隐者在山林隐居逍遥。

姑且试着写首诗排遣愁闷,想起《招隐》诗更觉归隐美好。

注释

潜虬(qiú):潜龙。虬,传说中有角的小龙。

媚幽姿:以美好的姿态自媚。媚,爱。

幽姿:优美的姿态。

飞鸿:飞鸟。

薄云:靠近云。薄,迫近。

狥(xùn)物:追逐外物。狥,同 “徇”,追求。

婴网:陷入仕途罗网。婴,缠绕。

卧疴(kē):卧病。

衾(qīn):被子。

岖嵚(qū qīn):山路险峻的样子,这里指处境艰难。

涓涓:水流细微的样子。

葺(qì):修补。

皋(gāo):水边高地。

褰(qiān):拉开。

搴(qiān):拔取。

汀(tīng):水中或水边的平地。

祁祁:众多的样子。《诗经・豳风・七月》:“春日迟迟,采蘩祁祁。”

萋萋:草木茂盛的样子。《楚辞・招隐士》:“王孙游兮不归,春草生兮萋萋。”

索居:离群独居。

块:孤独的样子。

赏析

(一)主题思想

全诗通过描写登楼所见春景,抒发了诗人官场失意的愤懑、久病初愈的喜悦,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。谢灵运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,既展现了对山水自然的敏锐观察,也透露出仕途受挫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,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。

(二)艺术特色

情景交融

开篇以 “潜虬”“飞鸿” 起兴,自比困于仕途的 “潜虬”,羡慕超脱世俗的 “飞鸿”,借物喻情。中间 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” 一联,纯用白描,以清新自然的意象(萋萋芳草、依依柳色、嘤嘤鸟鸣)传递出久病初愈后对生机的敏感,情景浑然一体,被历代文论家誉为 “天然万古不易” 的佳句。

结构层层递进

从 “卧疴对空林” 的孤独病痛,到 “索居易永久” 的离群之悲,再到 “池塘生春草” 的触景生情,最后以 “持操岂独古,无闷征在今” 的自我宽慰收束,情感脉络清晰,由抑转扬,在矛盾中寻求精神解脱。

用典与哲思结合

诗中化用《诗经》《楚辞》及老庄思想,如 “祁祁伤豳歌”“萋萋感楚吟” 借古伤今,“无闷” 典出《周易》,表达对归隐的向往,使诗歌兼具文学性与哲理性。

创作背景

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,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,才高志远,却因刘宋王朝对门阀的猜忌而不得重用,屡遭贬谪。宋少帝景平元年(423 年),他被贬为永嘉太守,到任后不久便患病卧床,直到次年春末才逐渐康复。这首诗即作于病愈后登楼观景之时。仕途的挫折、理想的幻灭,加上疾病的折磨,使他对官场心生厌倦,于是借登楼所见之景,抒发内心的愤懑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。

简析

《登池上楼》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,标志着中国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的重要转型。其语言精工富丽,注重炼字炼句(如 “生”“变” 二字赋予景物动态感),但又不失自然清新。诗中 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” 一联,摒弃雕琢痕迹,以素笔写春光,妙趣天成,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。全诗在写景中蕴含哲思,于矛盾中追求超脱,既体现了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,也开创了山水诗 “体物写志” 的新范式,对后世王维、孟浩然等诗人影响深远。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    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
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  所有的伟大,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!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