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广

胡广

胡广(91 年-172 年 4 月 17 日),东汉南郡华容人,字伯始。安帝时举孝廉,奏章为天下第一。拜尚书郎,五迁至尚书仆射,历仕司空、司徒、太尉,官至太傅,历安、顺、冲、质、桓、灵六帝。谦恭练达,处宦官外戚交互专政之时,为官如故,时谚讥为“万事不理问伯始,天下中庸有胡公”。以附和梁冀定策立桓帝,封育阳安乐乡侯。卒谥文恭。

生平经历

早期经历:胡广两岁丧母,少时孤苦贫困,亲自做家务。成年后在郡府任散吏,后被南郡太守法雄之子法真推荐为孝廉,在汉安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章奏中被选为第一,一月后拜为尚书郎,经五次升迁后任尚书仆射。

历职内外:汉顺帝时,胡广与尚书郭虔、史敞上疏建议选取良家之女立后,被顺帝采纳,立梁氏为后。当时尚书令左雄想修改察举制,胡广等人上书驳斥,认为选举人才不能拘泥定制,但意见未被采纳。胡广掌理枢机事务十年后,出任济阴太守,因举官不实被罢免,后复任汝南太守,又入朝任大司农。

五卿七相:汉安元年(142 年),胡广升任司徒。本初元年(146 年),汉质帝被梁冀鸩杀,梁冀想拥立蠡吾侯刘志为帝,太尉李固与胡广、司空赵戒共同劝谏,后胡广等因害怕梁冀而妥协,李固被罢免,胡广接替李固任太尉、录尚书事。此后胡广多次任职、退位、再任职,历任司空、太常等职。延熹二年(159 年),梁冀被诛杀,胡广因阿附梁冀被免为庶人,后又被拜为太中大夫、太常等职。建宁元年(168 年),汉灵帝即位,胡广与太傅陈蕃、大将军窦武共同录尚书事,后接替陈蕃任太傅,总录尚书事。

倍极哀荣:熹平元年(172 年),胡广逝世,享年八十二岁。灵帝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,赠以太傅、安乐乡侯印绶,赐东园梓楠棺木,派谒者监护丧事,在光武帝的陵寝原陵为他营建墓地,谥号 “文恭”,其子孙一人被任命为郎中。

文学成就

胡广博学多闻,“学究五经,古今术艺毕览之”。他著有《汉官解诂》《百官箴》等作品,还作有诗、赋、铭等共 22 篇。其中,《百官箴》共四十八篇,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,被赞誉为 “文典甚美”。

历史影响

政治方面:胡广历事六朝,为官三十余年,“一履司空,再作司徒,三登太尉”,对东汉中期的政治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。他主张 “选举人才,无拘定制”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选官制度。

文化方面:他的作品为后人研究汉朝的官吏制度、文化风俗等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其《百官箴》对后世的官箴写作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。

历史评价

正面评价:胡广为人练达、明事理,侍奉继母孝顺。他熟悉先朝典章制度,通晓当代朝廷规章,任职期间 “柔而不乱,文而有体,忠贞之性,忧公如家”,在朝野享有很高的声望。当时有谚语说:“万事不理问伯始,天下中庸有胡公”。

负面评价:胡广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,温柔敦厚,谨小慎微,以此取媚朝廷,没有忠贞正直的气节,天下人因此轻视他。他还取媚于宦官,废黜功勋卓著的滕抚,使得 “天下怨之”。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    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
两汉诗人
两汉诗人
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  所有的伟大,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!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