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杜挚,三国魏河东人,字德鲁。初上《笳赋》,署司徒军谋吏。后举孝廉,除郎中,转补校书。卒于秘书。与毌丘俭乡里相亲,有诗赠答。
生平经历
杜挚字德鲁,河东闻喜(今山西省闻喜县)人。他博通经史,有才干。初任司徒军谋吏,这是因为他献上《笳赋》得到魏文帝赏识。之后他被举为孝廉,担任郎中,转补校书郎。在魏明帝时,其同乡毌丘俭为朝臣,杜挚因久未升迁,便写诗给毌丘俭,欲求其引荐,诗中以伊尹、吕望等多位出身低微却终成大业者自比,还送上仙药一丸,然而毌丘俭未予理会,劝他 “但当养羽翮,鸿举必有期”。杜挚最终卒于秘书任上,未能得到更高的官职。
文学成就
赋作:他的《笳赋》流传颇广,其序中提到 “昔李伯阳避乱西入戎。戎越之思,有怀土风。遂造斯乐,美其出入戎貉之思,有大韶夏音”,赋中描绘了笳这种乐器的声乐变化等,展现了当地风情,辞藻优美。
诗歌: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保存他的诗二首,如《赠毌丘俭诗》《赠毋丘荆州诗》。在《赠毌丘俭诗》中,他以 “骐骥马不试,婆娑槽枥间。壮士志未伸,坎轲多辛酸” 等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。
历史影响
杜挚以其文学创作在当时的文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。他与散骑常侍陈留苏林、光禄大夫京兆韦诞等当时的文学之士齐名,其作品 “颇传于世”。他的文集《魏校书郎杜挚集》二卷,被《隋书・经籍志》《通志・艺文略》著录,在文学传承方面有一定意义,为后世研究三国时期的文学风格、文人心态等提供了素材。
历史评价
杜挚在当时被认为是有文名、有才干之人。他博通经史,其文学作品受到时人的关注,与当时其他著名文人相提并论,说明他在曹魏文学界有一定的地位。不过,从其生平经历来看,他怀才不遇,虽有才华却未能在仕途上施展抱负,这也令人惋惜。总体而言,杜挚是三国时期曹魏一位有一定文学成就和影响力的文人,但在历史的长河中,其光芒被一些更著名的文学家、政治家所掩盖,没有获得特别突出的历史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