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籍

张籍

张籍(约 767 – 约 830),字文昌,唐代著名诗人,原籍吴郡(今江苏省苏州市),少时移居和州乌江(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),世称 “张水部” 或 “张司业”,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。

生平经历

早期经历:贞元初,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,后回和州 。贞元十二年(796 年),孟郊至和州,访张籍。贞元十四年(798 年),北游,经孟郊介绍,在汴州认识韩愈,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,荐张籍。

求仕与创作初期:贞元十五年(799 年)在长安进士及第。元和元年(806 年)调补太常寺太祝,与白居易相识,互相切磋,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张籍为太祝 10 年,因患目疾,几乎失明,被孟郊嘲称 “穷瞎张太祝”。

仕途发展与创作中期:元和十一年(816 年),转国子监助教,目疾初愈。15 年后,迁秘书郎。长庆元年(821 年),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,迁水部员外郎,又迁主客郎中 。此期间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。

后期经历与创作晚期:大和二年(828 年),迁国子司业。时以老病,于吴已置新居宅,欲归老太湖洞庭,约大和四年(830 年)卒于任。

文学成就

乐府诗:

反映社会现实: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,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,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,如《塞下曲》《征妇怨》等,通过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,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

艺术手法独特: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,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,又善用素描手法,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。其体裁多为 “即事名篇” 的新乐府,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。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,常以口语入诗,还着意提炼结语,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。

近体诗:张籍的五律,不事藻饰,不假雕琢,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,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。

历史影响

推动新乐府运动: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,他积极支持和推动了这一运动的发展,与李绅、元稹、白居易等交游,共同倡导新乐府创作,使新乐府运动在中唐时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,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。

促进诗歌风格转变:其作品以平易自然、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,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,影响了中唐以后的诗歌创作风向,推动了唐代诗歌从注重形式到关注内容、从华丽雕琢到朴实自然的转变,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
历史评价

同时代人评价:当朝名士皆与张籍交游,韩愈尤推重之,韩门弟子李翱称其为奇士。白居易也对他的诗歌推崇备至,可见他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
后世评价:张籍的乐府诗艺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认可,其作品被视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,对后世的乐府诗创作以及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如王安石评价张籍的《秋思》“看似平常却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”,体现了对其诗歌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赞赏。

唐代

张若虚

2025-1-4 15:01:51

唐代

齐己

2025-1-4 15:13:04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