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
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
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
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
译文
关关和鸣的雎鸠,相伴在河中的小洲。那美丽贤淑的女子,是君子的好配偶。
参差不齐的荇菜,从左到右去捞它。那美丽贤淑的女子,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。
追求却没法得到,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。长长的思念哟,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。
参差不齐的荇菜,从左到右去采它。那美丽贤淑的女子,奏起琴瑟来亲近她。
参差不齐的荇菜,从左到右去拔它。那美丽贤淑的女子,敲起钟鼓来取悦她。
注释
关关:拟声词,形容雎鸠鸟叫声。
雎鸠:一种水鸟名,即王鴡。
洲:水中的陆地。
窈窕: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。窈,深邃,喻女子心灵美;窕,幽美,喻女子仪表美。
淑:好,善良。
好逑:好的配偶。逑,配偶。
参差:长短不齐的样子。
荇菜:一种水生植物,圆叶细茎,根生水底,叶浮在水面,可供食用。
流:求取。左右流之,是说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荇菜。
寤寐:醒和睡。指日夜。寤,醒觉。寐,入睡。
思服:思念。服,想。
悠哉悠哉:意为 “悠悠”,就是长。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。
琴瑟友之:用琴瑟来亲近 “淑女”。琴、瑟,皆弦乐器。琴五或七弦,瑟二十五或五十弦。友,用作动词,此处有亲近之意。
芼:挑选。
钟鼓乐之:敲起钟鼓来取悦她。乐,使动用法,使…… 快乐。
赏析
内容情感:这首诗写一个 “君子” 对 “淑女” 的追求,生动地描绘了其求之不得时的苦恼相思,以及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情景,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。
表现手法:巧妙运用了 “兴” 的表现手法,以雎鸠鸟在河洲上和鸣起兴,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,使诗歌自然而富有韵味。同时,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的相思与追求,情景交融。
语言特色:语言优美,善于运用双声、叠韵和重叠词,如 “关关”“窈窕”“参差”“辗转” 等,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、拟声传情的生动性。
创作背景
《关雎》创作于西周时期。周代设有采诗之官,每年春天,他们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,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,演唱给天子听,作为施政的参考。《关雎》便是当时收集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民间情歌,它可能是一位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后,为表达爱慕之情而创作的。
简析
《关雎》作为《诗经》的开篇之作,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。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纯真美好的爱情观念,也为后世的爱情诗创作奠定了基础。其艺术手法上的 “兴” 之运用,以及优美的语言、和谐的音韵,都体现了《诗经》的独特魅力,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同时,这首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情感生活,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