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张纯 (?—56)东汉京兆杜陵人,字伯仁。张安世之后。少袭侯爵,西汉末为侍中。王莽时官至列卿。光武帝更封武始侯。纯明习旧典,东汉初制礼,辄咨访之,多所正定。累迁大司空,慕曹参,务于无为。建武二十四年穿阳渠,引洛水为漕,百姓得其利。卒谥节。
生平经历
张纯是汉武帝时御史大夫张汤的七世孙,大司马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的六世孙。
建平元年(前 6 年),他年幼时继承富平侯爵位和超过一万户的领地。汉哀帝、汉平帝时为侍中。
王莽篡汉建新朝,张纯失去高位,始建国四年(12 年)改为张乡侯。东汉建武初年,张纯归顺光武帝刘秀,刘秀复其爵土。
建武五年(29 年)任太中大夫,率颍川突骑安集荆州、徐州、扬州,监督物资输送,监察诸将军营,后率兵屯田南阳,任五官中郎将。后改封武始侯。张纯明晓汉朝制度故事,光武帝初期,每当议论有疑议,就征求他的意见以确定制度,还让他兼任虎贲中郎将。
建武十九年(43 年),张纯和太仆朱浮一起确定宗庙制度。
建武二十年(44 年),代朱浮任太仆。
建武二十三年(47 年),代杜林为大司空,他学习曹参无为而治,部下任用有名的儒者。
建武二十四年(48 年),开凿阳渠,引洛水之水便利水运,百姓得利。
建武三十年(54 年),张纯上奏请求皇帝封禅。
建武中元元年(56 年),光武帝巡狩东方,封禅泰山,张纯作为御史大夫参加封禅,同年三月病故,谥节侯。
文学成就
其作品被严可均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辑录 7 篇,以《奏宜封禅》《泰山刻石文》最具代表性。《泰山刻石文》广泛征引《河图》《洛书》,引经据典,从经谶出发,歌颂刘秀得天下深合图谶记载,彰显出张纯的个性与文风。另外,他还著有《赋席》,“席为冬设,簟为夏施” 展现了其简洁的文风。
历史影响
张纯经历西汉、新莽、更始、东汉四朝,对前朝的典章制度、习俗掌故等非常熟悉。在东汉初期,朝廷制度多有欠缺,他在郊庙婚冠丧祀礼仪等方面有许多订正,为东汉初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建议并参与封禅泰山,这一活动对于巩固东汉政权、彰显王朝正统性具有重要意义。此外,开凿阳渠便利了水运和灌溉,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物资运输,对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益。
历史评价
张纯为人严谨,明晓汉朝的制度,有张安世的遗风。他历经多朝,敦谨守约,得以保全爵禄和家族基业。在政治上,他因循曹参的做法,追求清静无为,选用知名大儒为僚属,对稳定东汉初期的政治局势起到了一定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