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诗词网

短诗词网
  • 诗词
    • 先秦诗词
    • 两汉诗词
    • 魏晋诗词
    • 南北朝诗词
    • 隋代诗词
    • 唐代诗词
    • 五代诗词
    • 宋代诗词
    • 金朝诗词
    • 元代诗词
    • 明代诗词
    • 清代诗词
  • 诗句
    • 先秦诗句
    • 两汉诗句
    • 魏晋诗句
    • 南北朝诗句
    • 隋代诗句
    • 唐代诗句
    • 五代诗句
    • 宋代诗句
    • 金朝诗句
    • 元代诗句
    • 明代诗句
    • 清代诗句
  • 诗人
    • 先秦诗人
    • 两汉诗人
    • 魏晋诗人
    • 南北朝诗人
    • 隋代诗人
    • 唐代诗人
    • 五代诗人
    • 宋代诗人
    • 金朝诗人
    • 元代诗人
    • 明代诗人
    • 清代诗人
  • 古籍
    • 经部
    • 史部
    • 子部
    • 集部
  • 古图
短诗词网
发表于:2025-6-12 11:56:160次点击

司马迁

司马迁

司马迁(约前 145 年-?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)人,西汉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。他以 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 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,被后世尊称为 “史圣”,其著作对中国史学与文学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。

生平经历

早年求学与游历

生于史官世家,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,自幼受经学熏陶,“年十岁则诵古文”,曾师从孔安国、董仲舒学习《尚书》《春秋》。

20 岁时开始周游天下,足迹遍及江淮、齐鲁、中原等地,考察历史遗迹(如会稽大禹陵、曲阜孔子故里),采集民间传说(如楚汉相争故事),为《史记》积累了丰富的一手史料。

仕宦与父训

初任郎中,奉命出使西南夷,后随汉武帝巡游泰山、封禅大典等,亲历汉代政治核心事件。

前 110 年,司马谈病危,临终嘱托司马迁继承史官职责,完成 “论载天下之史” 的宏愿,这成为司马迁创作《史记》的直接动力。

李陵之祸与《史记》成书

前 99 年,李陵兵败投降匈奴,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,被处以宫刑。此为人生重大转折,他在《报任安书》中称 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,忍辱负重,发愤著书。

出狱后任中书令,以残躯继续撰写《史记》,历时 13 年(约前 104 年-前 91 年)完成这部 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 的史学巨著。

文学成就

《史记》:史学与文学的巅峰之作

体例创新:首创纪传体通史,以 “本纪”(帝王传记)、“世家”(诸侯勋贵)、“列传”(人物传记)、“表”(历史大事年表)、“书”(典章制度)五大体例,贯通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历史,奠定中国正史的标准体裁。

人物塑造:通过个性化语言(如项羽 “彼可取而代也”)、细节描写(如荆轲刺秦 “图穷匕见”)和典型场景(如鸿门宴),刻画了 400 余位历史人物,兼具史学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,被鲁迅誉为 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。

文学风格:语言简练生动,善用对比、衬托与互见法(在不同传记中互补叙述人物事迹),如《项羽本纪》与《高祖本纪》互现楚汉相争全貌,体现 “寓论断于叙事” 的艺术特色。

散文与辞赋

《报任安书》是汉代散文名篇,以血泪文字倾诉人生屈辱与著史志向,情感充沛,句式跌宕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 “发愤著书” 的精神象征。

另著有《悲士不遇赋》,借赋体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,风格近于屈原《离骚》。

历史影响

史学领域

创立纪传体通史体例,被班固《汉书》、陈寿《三国志》等 “二十四史” 沿用,形成中国特有的正史传统,对东亚史学(如《日本书纪》《高丽史》)亦有深远影响。

提出 “原始察终,见盛观衰” 的治史方法,强调以发展眼光考察历史因果,为后世考据学、历史哲学奠定思想基础。

文学与思想领域

《史记》中的传记文学成为小说、戏曲的素材源泉,如《鸿门宴》《霸王别姬》等被改编为戏剧经典,明清白话小说亦受其叙事手法影响。

书中蕴含的 “民本思想”(如肯定陈涉起义 “首难” 之功)、“平等意识”(为游侠、商人立传)挑战了封建正统观念,对宋代 “疑古思潮”、明清启蒙思想有启发作用。

文化传承

通过《史记》保存了大量先秦至汉代的文献资料(如《尚书》《春秋》逸文),许多历史人物与事件因司马迁记载而得以传世,成为中华文明的 “文化基因库”。

历史评价

历代推崇

刘向、扬雄:称《史记》“善序事理,辩而不华,质而不俚”,肯定其叙事与文辞的平衡。

韩愈、柳宗元:将司马迁与《史记》列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典范,主张 “文以载道” 应继承其 “实录” 精神。

梁启超:赞《史记》“史界之造物主”,认为其纪传体 “以人为经,以事为纬,使人类史成为整个的而察其变迁”,符合现代史学观念。

争议与批评

东汉班彪、班固父子批评《史记》“是非颇缪于圣人”(如尊项羽为 “本纪”、为游侠立传),认为其思想不符合儒家正统;唐代刘知几《史通》则质疑部分史料的真实性(如 “黄帝乘龙升天” 等神话记载)。

但此类争议恰凸显了司马迁 “不虚美,不隐恶” 的 “实录” 精神 —— 即便在封建正统观念下,仍坚持以历史事实为尊,这正是《史记》超越时代的价值所在。

总结

司马迁以 “究天人之际” 的哲思与 “成一家之言” 的勇气,将史学、文学与思想熔铸于《史记》之中。这部著作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结晶,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方式。其 “发愤著书” 的精神与 “实录” 原则,至今仍是人文领域的标杆,奠定了司马迁 “史圣” 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。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    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
两汉诗人
两汉诗人
诸葛亮
2025-6-12 11:50:30
两汉诗人
曹植
2025-6-12 12:00:08
1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1. 兰花豆儿 2025-6-12 17:05:08 via Android1

    已喜欢 已反对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

作者

短诗词网永久会员

第 1 号会员,0 活跃度

222

文章

0

评论

0

关注

5

粉丝

你的古诗词指南

嗨! 新朋友

欢迎您新朋友!

免注册登录
QQ登录

热门文章

  • 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。

  • 鹧鸪天·西都作

  • 塞上曲二首·其二

  • 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  • 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
随机文章

邹阳

  • 网站简介
  • 免责声明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友情链接

Since 2025, Build with ♥ by 短诗词网

20 queries 0.0954 s

黔ICP备2024037451号-1

短诗词网

你的古诗词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