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隆基(685 年 9 月 8 日 – 762 年 5 月 3 日),为唐朝第七位皇帝,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,生母为窦德妃,庙号玄宗,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,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,清朝时期多称其为唐明皇。
生平经历
早年经历:出生于垂拱元年八月,正值武则天企图改朝称帝,宫廷政变频繁时期。三岁被封为楚王,后被过继给李弘为嗣子。天授元年武则天登基,其父李旦被降为皇嗣,李隆基等人受牵连被幽闭宫中十余年。长寿二年被降封为临淄王,同年其生母被武则天处死。圣历二年,十四岁的李隆基及其兄弟解除监视,外出任职。
发动政变:神龙元年,宰相张柬之等发动 “神龙政变”,中宗复位,但权力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控制。景龙二年,李隆基出外任官,暗中招揽亲信预备举事。景龙四年,安乐公主与韦后合谋毒死中宗,李隆基抢先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 “唐隆政变”,诛杀韦皇后、安乐公主及其党羽,扶持其父李旦复位,他被立为太子。
走向帝位:延和元年八月,睿宗李旦禅让于太子李隆基,改元先天。但太平公主与其党羽欲发动政变,李隆基得知后抢先下手,消灭太平公主党羽,赐死太平公主,改年号为开元。
开元之治:太平公主死后,李隆基稳定政局,进行一系列改革。政治上整顿吏治,选贤任能,重用姚崇、宋璟等;经济上调整政策,重视工农业发展;军事上改革兵制,扩张疆域;文化上提倡教育,下令州、县、乡都设立学校。在他的治理下,唐朝出现 “开元盛世”。
逐渐奢靡:开元末年,李隆基宠爱武惠妃,武惠妃去世后,纳其儿媳杨玉环为贵妃。此后,他变得骄矜自傲,奢靡昏庸,后宫宫女、宦官人数大增,高力士势倾内外,李林甫、杨国忠等奸臣当道,杨氏一族飞黄腾达,唐朝危机不断加重。
安史之乱:天宝后期,土地兼并严重,社会矛盾尖锐,节度使权柄过大。天宝十四年,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安史之乱。李隆基派军东征,却因不信任主将等原因导致全军覆没。次年,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出逃,行至马嵬坡,发生兵变,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三个姐妹被杀,杨贵妃被赐死,李隆基西逃至蜀郡,太子李亨北上在灵武登基,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。
凄凉晚年:远在成都的李隆基,除了思念杨贵妃,还时常回顾往昔。至德二载五月,追册唐肃宗的生母杨妃为元献皇后,以调节父子关系。李亨继位后,派郭子仪和李光弼讨伐叛军,最终击败安禄山。
文学成就
诗歌创作:其诗歌作品数量不多,但质量较高,主题广泛,情感真挚,语言优美,如《千秋节宴》描绘了宫廷庆典的盛大场景,展示了他对国家繁荣的期望;《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》则体现了他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。他的诗歌风格既有着帝王的大气与豪迈,又不失细腻情感,并且融合了传统元素,意境深远,其中《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》还入选了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音乐贡献:李隆基音乐造诣深厚,擅长胡汉杂糅,对宫乐发展贡献巨大。他亲自组建了 “梨园”,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,被奉为 “梨园老祖”。梨园的成立推动了唐朝声乐业务的发展,其演奏的音乐旋律优美、节奏明快,将民间音乐与宫廷音乐相结合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韵风格,对后世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历史影响
政治方面:开创了 “开元盛世”,使唐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极盛。他整顿吏治,选贤任能,改革兵制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,稳定了社会秩序,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,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。
经济方面:调整经济政策,重视工农业生产,促进了经济的繁荣。在他统治时期,人口增长,商业发达,城市繁荣,对外贸易频繁,长安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大都市,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交流。
文化方面:大力提倡文化教育,推动了文学、艺术、科技等领域的蓬勃发展。诗歌、绘画、音乐等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,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,如李白、杜甫、王维等,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军事方面:改革兵制,加强军队建设,扩张疆域,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,使唐朝的疆域辽阔,边境稳定,在对外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,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。
历史评价
正面评价:李隆基被认为是一位英武有才略的君主,他开创的 “开元盛世” 是唐朝的极盛之世,使唐朝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支持和贡献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,如他对诗歌、音乐的喜爱和推动,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。
负面评价:其在位后期,宠爱杨贵妃,怠慢朝政,宠信李林甫、杨国忠等奸臣,导致政治腐败,社会矛盾尖锐,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,使唐朝由盛转衰,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其统治失误也成为了后世引以为戒的教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