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浩然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 年 —740 年),字浩然,号孟山人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,世称 “孟襄阳”,因未曾入仕,晚年隐居,又称 “孟山人”“鹿门处士”。

生平经历

早期隐居读书:出生于襄阳的书香之家,9 岁时与弟弟在孟氏故园读书,20 岁前后游鹿门山,作《题鹿门山》,诗风初步形成。23 岁与张子容在鹿门山隐居读书,期间作《夜归鹿门歌》,在乡曲已有诗名。

漫游求仕阶段:25 到 35 岁间,辞亲远行漫游吴越,广交公卿名流,干谒求仕,如游洞庭湖时干谒张说,作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。后归家读书,又多次赴洛阳、长安求仕,与李白、王维等结交,但科举未第,仕途不顺,曾因 “不才明主弃” 一诗惹玄宗不悦。

归隐与短暂出仕:求仕无果后,孟浩然辗转各地寄情山水,但仍未绝用世之念。48 岁时张九龄被贬任荆州长史,邀其担任幕宾,后因背疽发作辞归。开元二十八年,王昌龄访孟浩然,因宴饮饮食犯忌,背疽复发不治而亡 。

文学成就

山水田园诗的贡献: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先驱,继承和发扬了唐代之前山水诗的艺术风格,吸取《古诗十九首》的淡隽,融合二谢山水诗艺术风格,又受陶渊明田园诗影响,形成质朴自然、清旷冲淡的独特诗风,如《过故人庄》。

“兴象” 创作手法:以五言诗为主,偏重自我感官与感受表达,干谒诗也委婉含蓄,能准确把握自然景物精髓妙处,通过意象呈现细腻情感,情兴相会,兴象玲珑,风神超迈,如《宿建德江》《早寒江上有怀》等。

独特的诗体运用:在五言律诗的格律运用上进行创新,其五律作品有偷春格、蜂腰格等形式,还在五言古诗中大量用对仗,将古体诗与近体诗优点结合,兼顾形式美、音韵美与气韵顺畅。

历史影响

对盛唐诗人的影响:李白受其不依附权贵的品格、任侠精神、诗风及诗体等方面影响;杜甫钦佩其诗,其《岳阳楼》诗受孟浩然《洞庭湖》诗影响,绝句也颇类浩然;王维与孟浩然诗歌唱和,相互影响。

对襄阳诗人的影响:孟浩然之后,襄阳出现不少山水诗人,如张继、朱放、鲍防、席豫等,他们的山水诗创作明显受到孟浩然的影响。

对宋代诗人的影响:从北宋前期到南宋灭亡后的一段时间,宋人不断化用孟浩然诗句,学习其诗格、诗境与诗风,“苏门四学士” 中的黄庭坚,“中兴四大诗人” 尤袤、陆游、杨万里、范成大等均受其沾溉。

历史评价

唐代:李白赞誉 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。红颜弃轩冕,白首卧松云”;杜甫称赞 “复忆襄阳孟浩然,清诗句句尽堪传”;皮日休称赞其抒情作空灵,笔意若有若无,情感含蓄深微。

宋代:严羽认为孟浩然学力虽不如韩愈,但诗作超韩愈许多,因其一味妙悟;蔡传评价孟诗有建安风骨,又学陶渊明,冲淡中有壮逸之气;苏轼对其诗有正面响应和隔代唱和,黄庭坚学孟诗积极自觉。

明代:王士禛评《晚泊浔阳望庐山》,称其景物情感清淡,意蕴深婉,如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;胡应麟说 “孟浩然之诗,清而旷”。

唐代

韩愈

2025-1-3 14:59:50

唐代

李贺

2025-1-3 15:17:05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